山社這次白姑大山我也跟去了,本來是要去奇萊主北的。奇萊是我第一座大山(合歡群峰除外),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與感情,因為當年還沒有鐵鍊與明顯的路徑,艱辛的攀爬,尤其是成功一號堡後上到稜線的那段,最險峻之處與過不用攀爬的速密達斷崖中段沒什麼兩樣,也因此八年來不敢再獨自踏上一步。偶然看到山社學弟妹要去奇萊,馬上就心癢了。既然有人壯膽,因此也就報名參加了。可惜怕山頭的雪沒融,因此行前會時決定改去白姑大山。但既然都已經衝回學校跑過體測了,不想白跑那6K的操場(人家標準是10km 70min,我凹學妹說我只想跑6K,學妹說,看在學長有去過聖稜的份上,OK拉),我還是人生第一次一口氣跑那麼長,去年準備聖稜體訓一天也才跑3km,所以就沒有退出,跟著一起去白姑。
學弟妹們對我的相機很好奇,尤其是小丸子她爸爸用的那台萊卡
不過相機在我手上,我只有拍他們把玩老古董的樣子
這次除了帶CM外,另外帶了 Spotmatic F &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24mm/3.5
因為我想試試這隻鏡頭還堪不堪用,40mm與24mm的視角應該很明顯吧,所以就不註記了
出發那天我帶他們去吃大包包小包,他們竟然沒吃過,一個包只要12元,又好吃。
學弟報錯路,提早左轉,這是往發祥村(瑞岩)的路上
社長喔
登山口出發
我凹學弟幫我背腳架,為什麼呢? 因為我覺得他們陷害我ccc
我在社辦秤背包才14kg,加上公裝公糧後,竟然變成20kg,在登山口"把玩"所有人的背包後
幹! 我的是最重的,所以我就凹學弟幫我背腳架(2kg),但即便是如此還是我的背包最重
重? 又怎麼樣,還不是照跑不誤,嚮導學弟真的很慢,我壓在最後走走停停
都還有力氣掏出相機拍照而且還不會手震勒
枉費學弟是去年太魯閣馬拉松42km19歲以下組的第五名.....(全部跑完的才六個)
兩小時半到了三錐山,有個三角點,在這裡小休
竹科隊
休息15min後出發
四位大一到大三的勇士(我算大十)
有沒有看到左邊第二個那位學弟背包外掛的傘帶? 我背包裏也有一組(不然公裝怎麼會有六公斤)
我們山社是非常重視登山安全的
一路在林間裡穿梭
嚮導,大二(剛剛說跑太魯閣馬拉松那個),我想他下學年應該會接社長
偶爾有點小霧
從三錐山到司宴池營地,走了5小時
清明連假連這種冷門的百岳(白姑可是號稱姑姑不好惹阿)人都很多
發現二人帳壞了搭不起來,社長與嚮導在研究
我是不關我的事啦,我是大十耶,山社第一屆耶
我到處拍照了
我真的沒有刷黑卡喔,我根本沒帶什個鬼黑卡......我只是帶上我的攀岩手套而已ccc
我沒有很刻意去精準的分區測光,因為我想仗著這是黑白底片
而我又是拿給人家手工沖的,沒有在怕的啦
我很記得這張是八秒。幹! 因為是手持八秒
做菜了
兩天的飯都是我煮的,全熟軟硬適中又沒有焦,用爐子煮飯可是我拿手絕活呢
自從去年去做研究調查後,我就很會在山上弄吃的了,去年淨山也是我煮的
第一天的青椒香腸是學妹炒的,第二天的煎香腸才是我煎的
但是......有番茄炒蛋喔,幹~~~~~~~~~好好吃,當然加上我這個老山皮提供的烘大師就更有味道
吃飽飯後要幹麻? 點"蠟燭" 唱歌聊天說八卦阿
帶蠟燭是我出的主意拉......不過當然是凹學弟帶拉,哈哈哈
我本來想一人發一隻握著搞情調,沒想到忘了宿營是野地,風太大,最後只好插在地上用擋風板圍起來
by the way, 這張是用慢速廉後快門+閃燈拍的
CM 就是有這個好處,一台小小的功能可強悍呢
我們後面的營位,竟然跟我有共同認識的人,還兩個
沒辦法,做生態的圈子就是那麼小
獵戶座(口數30sec,準不準不知道)
這張有一分鐘
這張也是40sec到一分鐘
應該是30sec
這張應該超過兩分鐘
晚上聽玩八卦,九點半,不得不睡了
但是我不知道是起山瘋還是怎樣,一點多就醒了,累的旁邊的學妹沒睡好
第二天四點廿起床,他們吃東西我又跑去拍照了
對了,這個山頭是白姑東南峰
這山是干卓萬山列
我手套在搖的時候故意留右邊的樹沒遮,所以最右邊的邊邊有點曝
樹枝幹中白白的雲海就是埔里盆地
我是故意刷的斜斜的啦
這張,其實彩色的比較漂亮,旁邊的人說「喔你看他抓的那個角度會很漂亮」
但是我底片還是黑白的
Leica CM
Asahi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24mm/3.5
Kodak T-Max 400
Agfacolor Ultra 100
- Apr 11 Fri 2008 00:33
白姑大山(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